點擊了解更多>>
讓酒香為你代言
設計,為更有效傳播
INEWS / 新聞中心
三分醉,七分飽,八分待人剛剛好
來源: | 作者:水之曲 | 發布時間: 2021-10-27 | 687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民間流傳下來的老話兒,都有其存在的意義,是老祖宗們的生活智慧,口口相傳。

 

 

千百年來相傳的智慧,都在勸人們越糊涂,越輕松,而不是越精明,越幸福。

現代的人,很多不快樂都是因為活得太清楚了,友情里有多少摩擦,愛情里有幾本舊賬,都刻在心里。覺得老祖宗的那份“糊涂勁兒”,已經落伍了。

但不是所有的事,都被人念念不忘。有可能你哪天提起一件“難忘”的事,對方其實一點印象都沒有。記著的是你,糾結的也是你。

其實糊涂點,不僅是放過別人,更是放過自己。

IMG_259

01

 

三分醉

 

喝酒的時候,三分微醉的感覺最好。喝少了,會不盡興;喝多了,對于人的身體和精神反而都沒有好處。

適當喝點小酒,讓自己從乏味無趣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,帶著一點輕飄的感覺,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,獲得一點額外的愉悅,這是喝酒的藝術,也是一種不錯的解壓方式。

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。老子告訴孔子:“君子盛德容貌若愚?!?/span>

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,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,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。

愚蠢遲鈍,就是要帶三分醉,不要什么都算計清楚,不要什么都看清楚。

“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友”,凡是看得太過清楚明白,反而不是好事。

因此,生活中要學會守愚,糊涂,待人接物不妨帶上三分醉。

人生要守愚,要糊涂,但也要把握一個度。三分醉,微微好。醉的多了,就成了真愚、真糊涂了。

02

 

七分飽

 

很多花不要澆水太勤,當葉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時候再澆水更好。吃飯的時候,七分飽的滿足感覺是最舒服的。

孔子主張“食勿求飽”“節食安胃”。食勿求飽,節食安胃,微餓,才守得住健康。

七分飽,三分饑,口中是意猶未盡的余香,腹中是恰到好處的滿足。

人生也是一樣,保持適度饑餓,是一種人生智慧,凡事都應該有“七分飽”的分寸。

老子說:“大成若缺?!?/span>

《西游記》中孫悟空也說:天地本不全。

曾國藩也一直用這個道理告誡自己,“凡事當留余地,得意不宜再往”。

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“求缺齋”,以警示自己萬事求缺,“有福不可享盡,有勢不可使盡”。

七分飽,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苛求圓滿,凡事要留有余地。

便宜不可占盡,要學會分利給別人;話不可以說盡,事不可以做盡,要留下退路給自己。

03

 

八分待人,剛剛好

 

在一個冬季,兩只困倦的刺猬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。由于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,緊挨在一塊就會刺痛對方,反倒睡不安寧。

因此,兩只刺猬就離開了一段距離,可是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,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。

折騰了好幾次,最后它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,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。

這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“心理距離效應”。這叫刺猬法則,也就是我們說的八分待人。

朋友不必毫無保留,給彼此留有空間與距離,對人八分好,是最默契長久的友誼。

有些人交朋友,總喜歡完全融入對方的生活中,他自己毫無保留,也要求別人毫無保留。這樣的友情只會讓人感到壓抑窒息,最后甚至會有不歡而散的結果。

親人之間,八分好是要給彼此留出空間,適當的距離會讓愛情親情更加牢固;而對待陌生人,八分好則是最自我的保護。

對人,尤其是對一般的朋友或者陌生人,不可以全拋一片心。

八分待人,八分好,是待人的智慧和分寸。

活得太聰明,未必是好事,未必就會開心。

其實都說孩子的笑是最單純的,不就是因為他們想的少,有一份快樂就享受一份快樂嗎?

我們都講究“茶倒七分滿,且留三分做人情”,不妨也把它當作人生的大智慧。

 


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